新闻动态
news
电池集群人物丨比亚迪副总裁何龙:势不可挡的新能源时代
2020.12.11

 

人物

何龙,联盟副理事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于一九九九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应用化学理学学士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及无机化学硕士学位。何龙于一九九九年七月加入比亚迪集团,现任本公司副总裁、电池事业群CEO、第二事业部总经理。

 

   走进比亚迪办公楼,就看见在一片停车场旁边弧形林立着几栋颇有历史感的楼,有点像城镇的校园楼,简单且不醒目,我们一行是怎么也没想到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集团的办公楼竟然如此的“不体面”,更没想到这次我们的采访的主角何总常年办公的办公室竟然真的就在这其中,走上斑驳的楼梯抵达三楼,进入到何总的办公室,一个不大的房间里摆着他一柜子的书籍和证书,再就是几盆葱绿的盆摘和一张木质的办公桌,仅此而已。如果不告知,你不会感知这屋的“主人”就是比亚迪的副总裁何龙先生。低调、朴素、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原来这种简朴的作风不仅体现在比亚迪集团的形象风貌上更是体现在每一个比亚迪人由上到下的骨子里、气质里。

    在随后一个小时的访谈里我们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谈及了储能的市场以及中国&美国电网的差异、科学冲突和市场价值等内容。

 

Q1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您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解决什么问题?

新能源汽车领域需要发展的话,主要靠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出现得益于电池成本的下降和能量密度的上升、以及嵌入式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成熟能量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而汽车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我国应将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发展重点,使之有力地支持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它可以有效免除纯电动汽车的里程、安全、价格、充电、后续电池五大焦虑。

 

Q2

储能是一个奢侈品?

 

目前来看,储能成本是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将储能纳入输配电成本,能激励电网公司理性投资储能,也能带动储能产业发展。但储能设施仍属奢侈品,成本较高,且储能作为输配电设施,投资收益难以衡量,不具备大规模储能的经济可行性。比亚迪从2008年开始就做关于储能的产品了,从中深刻认识到:①储能的挑战是成本,因为它的主要问题是本身不产生能源,只属能源的储存;②怕浪费,因为储能是浪费的能源,所以说储能是一个奢侈品,当然,从自然角度来说它是不好的东西,但是电网又需要。所以说两者要契合,只有契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才愿意去投资,否则无论是电网、发电企业、用电企业都不会轻易的去花钱。刚开始比亚迪对此是比较积极的看,但是到后发现这必须建立一个成熟、系统的商业模式去运作,才能长久。因为电能并不是说发出来就可以了,还需要经过电网层层传输到用户,最终完成电能的消纳过程。电网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时刻满足发电量(用电量),电网本身不储存任何电能。而非常不巧的是,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有两大技术特性:①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时刻变动;②能量分散或远离负荷中心。而现今的电网并没有这么高的灵活性来大量传输变动又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这两个特性都直接阻碍了新能源并入电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风能、太阳能的装机容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发电量却都不是世界第一的原因——我们现今的电网不够灵活。

 

为了引入更多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固然可以通过电力电子化实现更大的柔性,但要吸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势必要引入更多的储能设备。而现今的储能设备还太昂贵,一台电动汽车或者光伏发电项目里,储能(电池)的成本可以占到总成本的30%-50%。没有廉价的储能,就没有柔性的电网。与美国的分散式、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不同,中国适合集中式、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口数量大,居住密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是,美国改革前的电力市场,主要是由民营企业形成电力行业的垄断,将输电领域作为自然垄断环节独立出来,同时放开发电领域和配供电零售领域,让购售双方享受平等的输电服务,并建立电力批发市场,实现发电侧和销售侧的竞争。在许多国家,发电业务通常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控制,而美国则有数百家发电商,最大的发电商拥有的装机容量不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发电所有权的分散意味着发电商的市场控制力较小,有助于增加竞争,这是美国电力市场的一大优势。

 

Q3

 电动车现在的发展势头很快,2035年中国市场是否会达到70%?

 

我预计中国肯定会达到,国际上的市场也差不多能达到这个比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这块的发展很快,引领亚洲。总的来说,中国和欧洲在新能源的市场差不多,但是美国会慢一些,这是因为中国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美国都没有,美国有大量的油田,中国70%的石油都是进口的,是一个少油多煤的国家,美国的油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出口;再如城市污染、碳排放等问题,美国都没有这些环保压力,他们国土大,人口少。

 

Q4

 对于科学界未来在纳米结构材料锂离子电池中的运用发展,您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请问有什么建议呢?

 

对于科学界来说,我认为可以多从负极方面去研究,硅负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都是十分可能的,但正极是很难有大程度的提高。从科学角度来说,负极更值得探索;从运用的角度来说,现在的能量密度也能符合需求,例如一个50度电压的电池,基本能跑300-400公里,再过个十年八年,按这种进度发展则能实现跑500公里,且重量来说现在不是紧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车是需要一定的重量的。从实际角度考虑的话,企业的角度主要是看产品、看市场;产品的角度来讲的话,假若产品的性能也很好,收入可观,成本低,但指标不达标,这样市场不会二次接受;又如性能很好,收入可观,但成本高,这也不可行。因为车是商品,自然是一个综合性的产品,只单单满足一个性能的产品在市场上是行不通的,哪怕一个指标差了丝毫,那总的来说这就不是一个好产品。市场的竞争是很残酷的,且市场是不对称的,例如很多信息不是可以随意沟通,越新的东西推广起来难度越大,消费者是不会站在企业或者科学的角度的思考从而为此买单的,所以企业开发一个产品需要站在各个角度去思考,市场角度、消费者角度等。但是科学的角度企业也是会考虑,所以比亚迪的所有研究的项目都不会急于求成,都是做好了长期的项目计划,所以我们的研发一般分两条线:研究和产品,如果长期项目中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妥,我们就能及时更改。

 

Q5

 对于中国的科研人员来说您认为该怎样顾及科学突破和市场价值?

 

科研人员需要发挥匠人精神,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个项目未完成看到更好的项目就又放弃前者投入后者,科研禁忌一知半解。这方面我们真需要像日本人学习,他们把匠人精神深入骨髓、专注做事,一点点的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对于走过的路无论是好是歹都能诠释的明明白白,这样对于后来者来说就很有参考价值了。不求做多,但求做精,做精做透以后自然能实现市场价值。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比亚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