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ABMIC人物专访】陈清泉院士:“四网四流”交互融合,推动能源领域向第五次工业革命过渡
2022.01.12

 

“世界正在迎来第五次工业革命,人类将面临一场能源革命。” 2021年10月29-31日,在“第二十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暨碳中和与能源绿色转型”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作了《新能源汽车及能源革命助推碳中和》的专题报告。

 

 

01 新能源汽车发展助推碳中和

 

陈清泉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当下中国汽车产量及保有量居世界首位,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总量的7%,因此,提高燃油汽车经济性仍是当前汽车产业减碳减排的主要方向。而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道路交通领域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已成为共识,它将作为储能单元,通过V2G等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借此构建起零碳智慧能源体系。

 

另外,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智慧交通和智慧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促进共享化发展,提升交通效率及优化交通路线,大幅降低碳排放。智慧交通的共享化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属性,也是大幅降低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电动化、网联化是推动智慧交通的重要要素。陈清泉院士介绍道,根据欧盟的资料,在最佳情况下,电动汽车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比柴油车减少80%,比汽油车减少81%,可高效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020年12月,国办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到20%,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降至12kWh/100km;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成为产业主流。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30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量一半以上,预计到2022年可望达180万辆。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汽车革命已经来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必然会超过发达国家。”陈清泉院士表示,汽车革命的主要内涵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由于新能源智能汽车是移动的分布式能源、储能和信息载体,联动汽车革命、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将对碳中和起到助推作用。因此要将汽车革命、能源革命、信息革命联动起来。

 

根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屡创新高、动力电池装机量不断攀升的大好形势,陈清泉院士总结了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 “一二三四”指导战略:一即创新驱动;二即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三即好的产品、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商业模式;四即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人文网的融合。

 

现场,结合当下新能源车企的“芯片荒”、“电池荒”的困境,陈清泉院士还提出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即将电化学与BMS结合以提升安全性。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慢充、中充、快充、换电融合,充电设备互联互通,充电和新能源的互动的智能网联系统。

 

陈清泉院士对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做了以下回顾小结:

 

1. 1975年美国第94届国会颁布H.R.8800 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和示范法案,随后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颁布零排放车辆计划,美国引领电动汽车在二十世纪初期衰亡后的复兴。


2. 2000年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将电动汽车列入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范畴,从2015年起中国连续六年在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世界第一,占世界产销量的一半,中国引领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


3. 汽车革命的内涵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在上半场的电动化,中国领先,积累了很多经验,应该发挥这个优势。


4. 20218月的初步统计,欧盟电动汽车的销量略微超过中国。


5. 汽车革命的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是核心技术。


6. 未来汽车所涉及的软硬件系统不是一个行业所能覆盖,应该跨界融合。


7.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科技上以自立自强为主,加强国际合作。

 

面向双碳目标,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智能化、网联化赋能新能源汽车。

 

 

0“四网四流”助推碳中和

 

陈清泉院士在报告中提出“四网四流融合”的理念。“四网”指的是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流”是指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他认为,通过“四网四流”融合,可以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出行)革命合为一体,获得更大的价值增益

 

陈清泉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期目标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大国重任担当。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要爬坡,到2030年爬到顶峰,接着开始下坡,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进行爬坡设计至关重要。

 

陈清泉院士讲到,爬坡的核心在于能源变革。能源变革的关键则在于低碳化、智能化、电气化与氢能。通过 “四网四流”交互融合,可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排放强度及物流成本,将原来废弃的能源转化为有用资源,促进碳平衡。全力推动从智能能源到智能交通,再到智能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此举还可突破目前AI人工智能无法突破的瓶颈,实现能源使用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跨越,形成“以为人本”的超级智能社会。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生产力,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只靠技术不能破解复杂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目前演化到第五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人工智能+人文+环境。陈清泉院士强调人文世界、物理世界、信息世界这三者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中国的双碳目标是艰巨且必能达到的。” 陈清泉院士在最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