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集群负责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李宝华:建好共享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
2023.05.30
“喜欢和专注”让李宝华成为国内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研发的领军人物,“7117”是他的工作密码,育人、育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他用近二十年的时间,把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做成“深圳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第一名。

“把论文写在了产业服务上”

李宝华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002年博士毕业前,当时珠三角已经集聚了比亚迪、ATL、欣旺达等国内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优秀企业,他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适合在珠三角落地,于是果断地选择了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工作。至今他已经在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研究超过25年,并与团队解决了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的一系列核心瓶颈问题,迄今实现了30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谈及成立这个平台的初衷,李宝华说,是想让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有幸考上了大学,读了博士,来了深圳后让我更是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儿’的感觉。虽然国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在科研仪器的购买和科技平台的建设上,但不能浪费,实现国家对科技教育投入效能的最大化是我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追求。”

该平台先后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和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的授权。目前平台已拥有价值近1.5亿元的高端仪器设备、超过50名专职技术人员。平台一方面服务于教学科研,同时对校外开展共享服务。2022年共享服务了全国4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7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实现了共享平台的自我发展和造血功能。202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视察平台时评价说,平台的相关工作是“把论文写在了产业服务上”。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李宝华是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负责人。作为国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集群之一,该集群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价值链,推动先进材料科技成果产学研转化合作落地。他的研究团队与国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同时积极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加快新原理和新方法的发现,进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对李宝华的触动非常大。他不但要做“顶天”的理论研究,也要做“立地”的产业化工作,还要为行业建立标准。二十多年来,他的很多时间花在了标准化上,他给学生开设了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课程,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研究当中实现标准化,不浪费社会资源。

作为教育工作者,李宝华专注于人才培养,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四大使命。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体现。名师出高徒,高徒出‘师名’,教师的价值是通过人才培养来体现的。”

李宝华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交流,通过分享相互学习,尊重他人的创新想法。

今年是李宝华来深圳工作的第21个年头。在他看来,深圳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城市,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对失败的宽容、政府的服务意识让这里成为了培育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的沃土。他说,在深圳,英雄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记者: :赵玉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0px 0em;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indent: 0em;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声明:本文以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