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盘点:钠电池产业全球政策一览
2022.04.15
 

 

尽管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传统市场上表现出色,但由于其成本高且存在安全性低等问题,因此在大规模电网存储中的部署仍然面临阻力,而成本低、安全性更高的钠离子电池将成为有益补充。因此,钠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储能装置,例如智能电网、电动车等,逐步实现对传统电池的取代。

 

钠电池产业全球政策一览

 

中国

 

1、《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国家正式提出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

 

3月22日,《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国家正式提出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

 

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突破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行。

 

2、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

 

2021年四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3、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年10月11日,《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是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牵头,电力司、新能源司、市场监管司参加的起草工作小组和20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委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牵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等具体负责相关研究工作。随着《指导意见》的颁发与落实,以及储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成本不断下降、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应用未来的前景无疑将越来越广阔。


《指导意见》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全面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指导意见》还指出,近年来,我国储能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抽水蓄能发展迅速;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储热、储冷、储氢技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储能技术总体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我国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还将带动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4、山西:《大同市关于支持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1年2月5日发布的实施意见指出,配置比例不低于5%;存量新能源项目鼓励企业分期适量配置,优先对微电网、增量配电、独立园区等具备条件的用户配置。“十四五”期间,储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左右。

 

同时文件还指定储能产品的起点标准要达到单体电芯容量280Ah及以上,循环寿命≥8000次(25℃,0.5C充放,容量>80%)。

 

5、山东:《关于开展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库征集工作的通知》

 

2022年2月10日,山东发布的《关于开展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库征集工作的通知》,征集范围以储能调峰项目为主,技术包含了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煤电储热、制氢储氢,以及以铝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重力储能等低成本、长时间或大容量新技术为储能手段的调峰项目。

 

6、河北:《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政策主要内容:鼓励各市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探索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7、浙江:《关于浙江省加快新型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

 

政策指出,2021-2023年,全省建成并网100万千瓦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十四五”力争实现200万千瓦左右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发展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相适应,重点支持集中式较大规模(容量不低于5万千瓦)和分布式平台聚合(容量不低于1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为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持及调峰能力。鼓励探索开展储氢、熔盐储能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有序开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测储能建设,推动独立储能建设。

 

2021-2023年,全省建成并网100万千瓦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十四五”力争实现200万千瓦左右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发展目标。

 

 

 

 

美国

1、美国能源部:发布路线图凸显储能战略地位

 

2020年12月21日美国能源部(DOE)发布了一份《储能大挑战路线图》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储能发展战略地位。通过“三大课题”和“五大路径”层层推进美国在储能领域的发展,打造以终端使用为目标、研发和产业相结合的完整的储能产业链,最终构建、维持美国在储能技术领域全球的领先地位,实现2030年美国本土制造能够满足美国所有市场需求的储能技术,并达到“本地创新,本地制造,全球部署”的终极目标。

 

报告中重点探讨了储能领域三个不同的技术方向,包括:双向电力储能技术,化学储能和热储能技术,灵活性电源和可控负荷,其中在双向电力储能技术中重点探讨分析了锂离子电池、钠系(含钠离子、钠基金属电池)二次电池、铅酸电池、锌体系二次电池、还包括其他金属(镁、铝)体系电池、液流电池、可充电燃料电池、电化学电容器在内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以及抽水蓄能、压缩空气、液态空气、重力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在化学储能和热储能技术中重点讨论了相变储热、高温显热储热技术、低温储热技术、热化学储热、光热技术等热储能技术以及氢、化学物质作为载体的化学储能技术;最后也讨论了多种可作为灵活性电源和可控负荷作为调节资源的能量存储技术。通过分析上述不同技术的技术成熟度、总结了美国能源部过去重点的技术方向及取得的技术成果,确定了下一步发展目标。除储能技术外美国能源部通过梳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构建各层级政府间,各相关部门间的储能的工作协调与参与机制,帮助消除政策决策者最大化储能价值的障碍,并提出具体行动,和衡量行动是否成功的标准

 

 

 

欧盟

 

1、发布电池创新路线图,促进电池储能技术本土化发展

 

欧洲电池联盟2021年年初欧盟发布《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路线图认为传统的铅、新贵的锂、镍系和钠基电池,不同种类的电池都有适合于特定应用的优点,没有一种电池或技术能满足全部应用要求,路线图将重点放在各种关键应用,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电池性能,以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强调欧洲不能逐步淘汰一种电池技术,转而采用另一种电池技术,认为所有电池技术都有助于实现欧盟的脱碳目标,同时报告也强调了锂离子电池在电力储能领域的优势。

 

 

 

 

日本

 

早在201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出资约为9830万美元的预算,为装设锂电子电池的家庭和商户提供66%的费用补贴。以钠硫电池为例,日本政府不仅在前期研发上给予无偿资金支持,提供50%以上的资金,还提供包括技术、市场、示范项目等多方面的扶持,并在其投入商业化运作后,继续给予补贴。

 

在技术方面,日本致力于降低电池的成本和提供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展开了多个项目进行技术研发,包括风电项目、车载电池、固定式储能电池、电池材料技术评价等,涉及的储能技术有锂电池、镍氢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等。2020年,日本研发新一代储蓄电池,并希望通过量产使生产成本比锂电池低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