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咨询课题“新形势下创新联合体发展战略研究”启动
2022.04.15

 

4月14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和深圳汽航院张瑞锋博士共同承担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咨询课题“新形势下创新联合体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在深成功举办。受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方式召开。

 

 

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中心(广东科学馆)陆朝光副主任、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刘杨敏副局长、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副院长赵玮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郑冰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李大海副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哲旭博士、杨琴博士、郑秋纳博士、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李新宇、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肖乐章、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柯思异、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许东伟、深圳汽航院课题组成员,共20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深圳汽航院张瑞锋博士主持。

 
01
 

新形势下,党中央与国家部委高度重视创新联合体,并进行了众多决策与政策部署。麦康森院士指出,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及“科学问题”,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都需要工业界、科技界和政府联合攻关解决。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上,创新联合体需要大企业引领支撑、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学、研、用、金各方积极支持的融通创新的平台能力,从而系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他认为该课题意义重大,有利于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解决“卡脑子”“卡脖子”“卡关节”等问题,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打造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助力广东乃至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

02
 

刘杨敏副局长致辞表示,宝安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通过“政府搭台、企业牵头”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目前宝安的创新平台总数达到48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39个,市级74个;还有9个院士工作站、1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了镭神智能与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创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培育了航盛电子、银宝山新、欣旺达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引进了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高端研发机构。刘杨敏副局长衷心希望课题组成员在麦康森院士的指导和带领下,结合广东特色和宝安特点,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战略路径,高质量完成课题任务。

03
 

陆朝光副主任指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是由中国工程院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8年11月合作共建的区域性工程科技高端智库。由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省科协共同负责运营。广东研究院旨在凝聚院士专家智慧。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科技战略,围绕广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工程科技问题,组织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服务广东科学决策。助推高质量发展。广东研究院致力于科技咨询、基层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结合广东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人才高地建设。陆主任希望在麦院士的带领下,课题组要做好规划、全力以赴、精心组织,依规合理使用经费,严格按照任务书进度执行。克服疫情防控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课题研究。广东研究院会全力协调资源配合课题的推进。

04
 

随后,由张瑞锋博士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情况。课题是基于“一个背景、两种需求”,确立了“一个方向”,提出了“五大任务”。课题立足于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广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现实背景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战略科技力量的迫切需求。课题将聚焦新形势下新型创新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障碍开展战略研究,努力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联合体。课题主要目标是形成目标一致、相互协同、内生动力强、创新效率高、创新成果迸发的体制机制,建立一套可持续、可复制、可参考、各项效益卓著的新型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研究提出可以激发挥创新活力、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整体创新效能的创新联合体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探索建立汽车、海洋等领域新型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广东路径”,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全面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05
 

会上,相关领导和课题组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意义深远,目标明确,方案系统全面,科研团队力量雄厚,研究计划合理。赵玮教授、郑冰教授、李大海副教授、张哲旭博士、张昆霭博士等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的研究定位、逻辑思路、重点和难点问题、关键突破口,以及成果的运用转化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力争进一步充实、调整和完善,产出高质量成果。

主要线上出席人员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