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名单。不同特色的集群如何培育?对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什么作用?将给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助力?本报记者分赴安徽合肥市、广东深圳市、四川成都市和德阳市深入调查,推出“解码先进制造业集群”系列报道,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前不久,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名单公布。经过多轮比拼,深圳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成功胜出,成为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从电池制造、材料生产再到回收利用,产业链完整可控、各环节紧密协作、跻身世界前列
“最难的叠片环节来了。通过使用叠片机,把一层正极材料、一层负极材料以及隔膜堆叠起来,最后叠出近1米长、9厘米宽,仅12毫米厚的极芯!”站在一人多高的叠片机旁,弗迪电池开发中心电芯规划部相关负责人颇为自豪,“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能0.3秒叠完一片,且公差小于0.3毫米,全球领先!”
在弗迪电池昼夜赶工时,60公里外,处在产业链上游的负极材料生产商——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品基地,同样一派繁忙景象。近4万平方米的厂房里,高纯石墨粉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依靠优异的改性技术,我们材料的储存电量超越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成功进入世界几大知名电池商的供应链。”贝特瑞公司董秘张晓峰透露,公司正在满负荷运转,全力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
“这批电芯尽管退役了,但测试显示,它们每个的剩余电容都在85%以上。经过重新配组、封装,可以制成一个有2.4度电的新电池包。”公司国际合作总监张振中介绍,经过安全检验,新的电池包可用于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超出一般电动自行车两倍。“电池产业的崛起带动回收业务快速增长。今年公司一直在扩产增产,预计2025年的年回收能力将扩大10倍以上。”
“目前深圳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已形成从关键材料生产、电池模组装备、锂电开发制造到电池回收再利用基本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深圳市工信局新兴产业处副处长王文华说,完备、稳定、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让集群规模不断攀升,跑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目前,集群已汇聚企业超过1200家,其中上市企业46家,总产值超过5700亿元。
电池材料龙头企业为何纷纷扎根深圳,在这里成长壮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率先在深圳做消费类电池产品,凭借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在竞争中成长起来。”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寿波回忆,通过合作研发,公司较早在深圳实现了锂电池的国产制造,初步培育起上下游产业链。
“前期在消费类电子产业上积累的雄厚产业技术,为后来动力电池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院长李宝华介绍,2016年,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成立后,一呼百应,连远在福建的宁德时代也加入进来,充实了集群力量。
电池材料制造企业何以纷纷落户深圳?调查中,入驻企业几乎异口同声:“这里是人才高地,创新氛围浓!”
同为电池材料生产商,德方纳米对深圳的人才政策同样称赞有加。“得益于孔雀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深圳能享受高额人才奖补。”公司有关负责人万远鑫介绍,今年公司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博士进站后将得到免税补贴,大大提升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今年我们相继在云南、四川与下游龙头企业合资扩建了生产基地,建成后产能将超过35万吨。”在万远鑫看来,身处集群中跟客户走得更近,能及时根据客户的市场规划做出产能预判,让扩产能更有底气。
“我们作为下游提需求,与上游企业协同研发。”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锂电池制造龙头企业,出于设备开发和电池化学体系融合的需求,宁德时代产品及设备研发大多与上游材料商协同进行。
走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中心,多台设备正全力运行,对不同型号的锂电池进行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检测。
扶上马,送一程。不仅是产品检测,通过加强专家智库建设、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为企业提供从协同研发到战略规划、从标准认证到节能评价等全过程价值链服务,助力更多中小企业加速成长。
先进制造业集群给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带来了什么?调查中,集群企业普遍的回答是:产业发展动力更强了,科技创新活力更足了。
立足深圳,辐射全国,格林美只是一个缩影。深圳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动力电池材料龙头企业扎根深圳,按照“总部+销售+研发+高端制造”模式建设,向全国进行产业外溢辐射,建设了一批研发和生产基地,覆盖黑龙江、江苏、福建、湖北、青海等省份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产业发展壮大后,如何“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成为摆在不少电池材料制造企业面前的共同考题。
“‘出海’后,在知识产权领域维权,靠企业单打独斗不行。”公司负责人沈希文建议,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加强对集群企业的专业指导,帮助企业更好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降低“出海”面临的风险。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尽管挑战不少,但产业前景可期。今年前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动力电池产业腾飞带来新机遇。集群内的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作为“领头羊”,集群应协同全产业链把握宝贵机遇,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交付水平的同时,保证产品安全可靠,不断扩大我国动力电池材料产业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