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战争在美国频繁上演。专利的初衷是保障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长远发展,但也可以成为某些企业的牟利以及国家贸易战等利用的工具。
作为老牌干法隔膜生产商,Celgard公司曾经拥有过辉煌。至2020年,星源材质干法隔膜市场占有量已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这一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全球市场占比已经达到近70%。然而,在星源材质之前,全球锂电池隔膜一直被美国和日本垄断,中国基本依赖进口。从垄断性优势到悉数失去市场,前后不过十几年时间。
这并非星源材质一家中国企业遭遇的个别事件。中国也是LED生产大国,全球80%的LED显示产品都来自中国。美国公司Ultravision因为技术更新跟不上,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落败,从2018年开始,对深圳艾比森等多家中国LED公司主张了30多项专利请求,把一家蒸蒸日上的科技公司拖进了长达4年多的拉锯诉讼里。
艾比森和星源材质的两个案子都是同样的套路。在艾比森的案子里,Ultravision一边打官司一边积极联系被告的几家中国企业谈和解条件。毕竟在Ultravision过去的经验里,三星、BARCO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也常常认栽交钱了事,何况这次面对的是势单力薄的中国企业。
Ultravision也曾多次找丁彦辉谈和解条件,都被他怼回去了。4年来,艾比森花费了数千万元,积极应对诉讼,终于在1个月前迎来了宣判。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法院裁定艾比森胜诉,接下来艾比森会继续上诉追回这几年的损失,而这笔费用可能会直接导致Ultravision的破产。
星源材质不是Celgard第一个缠上的公司,翻看Celgard过往的诉讼史,自2013年起,Celgard依靠早年布局的专利,在全球锂电隔膜头部企业间均发起过诉讼。韩国LG化学、韩国SK、日本住友、MTI、Targray等,但凡有些影响力的隔膜企业都在其诉讼榜单上。有的企业选择硬刚到底,胜诉;有的企业经不起消耗战,和解。
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也引述了多名专家的担忧:一家正与中国企业处于专利诉讼旋涡中的外资企业,在其专利侵权官司尚未尘埃落定时来华建厂,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有一定的立场和态度,至少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同时,正在专利诉讼的相关国外企业来华合资,所涉是新能源关键材料等关键领域,相关部门应该对可能给我国产业安全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产业安全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是单个企业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依托举国体制才能攻克的难关,也是中国未来在全球争取发展权的底层软件建设之一。